近日,我校医学部陈昊教授团队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期刊发表了题为“Remodeling adipocytes’lipid metabolism with a polycation loaded enzyme-active framework reverses osteoporotic bone marrow”的研究论文。该研究深入探讨了骨髓脂肪细胞(BMAds)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,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活性纳米递送治疗方法,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。
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,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破坏,导致骨折风险显著增加。近年来,研究发现BMAds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然而,BMAds如何通过脂质代谢影响骨髓微环境的机制尚不清楚。
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骨髓脂质组学数据,揭示了BMAds通过分泌大量脂质,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,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加速成骨效应细胞的衰老状态,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症骨髓微环境的崩塌。同时,研究团队成功设计了一种载有聚阳离子的双位点金属有机框架,通过特异性靶向骨质疏松条件下的骨髓内BMAds,干扰其与邻近成骨效应细胞间的脂质交互,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,阻止细胞衰老,有效促进成骨。该研究不仅揭示了BMAds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脂质代谢机制,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活性纳米递送治疗方法,为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。
医学部博士研究生林文正、本科生顾苏煜为共同第一作者,陈昊教授与团队成员王辉辉、胡思涵为共同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。